《民俗文化: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

发布者:管理员发布时间:2025-04-10浏览次数:11

     成果作者为本中心研究人员万远英教授。

    《民俗文化: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一书,2018年9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本书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以民俗文化推进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机理及路径研究”(16JD710045)的最终成果。项目结题等级为“优秀”。本书共有七章,遵循“历史回顾—理论分析—实证调研—对策建议”的技术路线,以民俗文化为切入口,以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面临的问题为导向,揭示了以民俗文化推进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内在机理,提出了利用优秀民俗文化促进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有效路径。

该成果拓宽了民俗学的研究视域。既有的民俗学研究倾向于关注地方性知识或地方性文化,对民俗之于乡风文明建设关注不足。本成果在分析了民俗发生及分类的基础上,论证了民俗文化的特点及社会功能,从历史维度论证了民间信仰等民俗的产生、变迁、现状和趋势,这对于从更宽视域、更深程度研究民俗学提供了有益借鉴。丰富了乡风文明建设的研究。乡风文明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指标。本成果从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维度论证民俗文化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内在机理,深入研究如何发掘利用优秀民俗文化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拓展了乡风文明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维度。

    该成果引领聚集学者深入开展乡风文明建设研究。近年来团队成员围绕民俗文化推进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研究承担教育部、省社科联、等各级各类项目8项,撰写《四川民宿文化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等论文10篇。依托研究成果培养各类人才效果突出。本成果是研究生教育、党校学员培训参考用书。“以民俗文化推进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是研究生课程“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专题研究”的重要内容。研究生围绕该研究方向主持参与课题5项,撰写论文10余篇,推动了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的有机结合。营山县党校学员认为,该成果对提升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干部乡风文明建设引领力很有帮助。指导地方提升乡风文明建设水平成效明显。本成果得到省人民代表大会城乡建设环境资源保护委员会、省改革与政策协同创新中心、省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等部门的认可,认为该成果“对推动全省乡风文明建设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该成果在指导甘孜州巴塘县等民族地区民俗文化的保护和开发等方面发挥了智库作用,为地方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提升乡风文明建设水平提供了有力支撑。